非付现费用——折旧与摊销、资产减值
非付现费用是不需要支付现金的费用,它主要是由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原则之间的差异而形成的。
非付现费用主要是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也会形成非付现费用。
购进的固定资产在进行账面确认时,企业一般都已经以现金的形式支付了购进的成本,现金流等已在购进当期流出。
之后,固定资产以资产的形式存在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并在以后的经营期中按照规定的年限和折旧方法来计提折旧。
虽然固定资产的折旧会增加某些资产的成本或导致计提折旧当期的费用,但是该过程中不会有现金的流出。
比如,企业用1000万元的银行存款购进一幢办公楼,分20年计提折旧,没有残值,那么每年应该计提50万元的折旧,这些折旧费用最终都以管理费用的形式进入到利润表中。
如果企业每年还发生管理费用30万元,均以现金支付,那么这80万元的管理费用中只有30万元的现金流出而已,由固定资产的折旧形成的非付现费用就是50万元。
无形资产的摊销也是这样,为形成无形资产而需要的现金在确认无形资产之前已经流出,后期摊销时不需要有现金的流出,只确认因摊销而增加的成本或费用即可。
在介绍利润表的费用项目时,我们认识了资产减值损失这一项。资产发生减值时,企业并没有实际的现金流出,我们要做的只是减少资产的账面价值而已,所以资产的减值也会形成非付现费用。
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
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主要有以下三种:营业外收支、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是企业非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偶然性的利得和损失;财务费用中的大部分用于支付银行的贷款利息,因而属于筹资活动产生的费用;投资收益则是由企业的投资活动形成。它们都不是经营活动形成的损益,因而会造成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