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财务报表

2019年9月20日14:23:36什么是财务报表已关闭评论

财务报表亦称对外会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是根据公司会计账簿编制的反映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的几张表,主要包括四大报表和报表附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体,与其他财务类信息(如会计审计报告)一起组成财务报告,如下图所示,现在,先简单了解一下各表。

什么是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即企业在特定点(制表之时)所有资产与负债的对比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所有者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

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也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所获得的利润的反映,例如,反映1月1日至12月31日经营成果的利润表。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情况,所以又称为动态报表。有时,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收益表。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现金存量,其中包括应还款项等;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三个基本报告之一,所表达的是在一固定期间(通常是每月或每季)内,一家机构的现金(包含银行存款)的增减变动情形,现金流量表的出现,主要是要反映出资产负债表中各个项目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并根据其用途划分为经营、投资及融资三个活动分类。现金流量表可用于分析一家机构在短期内有没有足够现金去应付开销。

所有者权益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最新的《会计法》规定转正的财务报表,即原来只有前面三大财务报表,后来加入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它反映的是企业资产的分配变动或者上市公司股权的变动情况。

2007年以前,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是以资产负债表附表形式予以体现的。新准则颁布后,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正式对外呈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将成为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并列披露的第四张财务报表。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企业还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

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可以使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它是对财务报表的补充说明,是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人们对相关信息要求的提高,附注在整个报告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财务报表与附注之间存在一个主次关系:财务报表是根。附注处于从属地位。没有财务报表的存在,附注就失去了依靠,其功能也就无处发挥;而没有附注恰当的延伸、说明,财务报表的功能就难以有效地实现,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善的有机整体。

会计师审计报告:会计审计报告是具有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关于企业会计的基础工作,即计量、记账、核算、会计档案等会计工作是否符合会计制度,企业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等事项的报告,是对财务收支、经营成果和经济活动全面审查后作出的客观评价。它保证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规范性。

会计师审计报告可分为无保留、保留、否定、无法表示意见。这里我们以无保留、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为例讲解。

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无保留意见意味着注册会计师认为会计报表的反映是合法、公允和一贯的,能满足非特定多数利害关系人的共同需要。

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是指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反映有所保留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经过审计后,认为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反映就其整体而言是恰当的,但还存在着下述情况之一时,应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个别重要财务会计事项的处理或个别重要会计报表项目的编制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而且被审计单位拒绝进行调整;因审讨范围受到局部限制,无法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取得应有的审计证据;个别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不符合一贯性原则。

【特别提醒】

以上介绍的六个报表,当我们去学习了解并且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把它们相互联系起来,不能只单独去看一个报表,否则,得出来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例如如果只看资产负债表,而不去研究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即便是我们了解了企业的资产比率财务状况,却不知道企业这样的资产搭配所产生的经营效果。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