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那么多企业在发迹之后又重归覆灭?为什么有些企业总是在“做大”之后却做不强?为什么企业越“发展”越容易掉入“自杀”式的陷阱?
成功的定位战略讲求专一性,绝不能让自己的企业随着业务的延伸而失去“专家”的地位。失去了自己的定位就等于失去了消费者所颁发的“护身符”。因为大多数企业总是不愿意局限于一项业务或者一个领域,它们总是雄心勃勃地走向“扩张”。这条看似春光明媚的“绝路”,在扩张的道路上,许多企业刻意追求大而全,而在定位的路途上迷失了自己。
在推出一个品牌之前,很多企业往往喜欢思考这样的问题:“市场究竟有多大?消费群会不会太狭窄?”其实,提出这种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数字上看到的所谓大市场肯定是成熟的、已经被开发大了的市场,市场看起来虽然大,但是竞争也更加剧烈。当前看不到或者看起来很小的市场,往往存在大机会。一方面因为竞争不激烈,未来成长的空间大;另一方面因为面对的市场越狭小越能集中火力,从而越容易被接受。
传统智慧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几千年来我们奉为圭臬,其实在商业经营中,这是个谬论。安德鲁·卡内基早在1885年就说过“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紧它”这样的话,这位深谙经营之道的“钢铁大王”,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来自古老中国的另一个智慧——“集中优势兵力”。佳能是“相机”的代名词,百度是“搜索”的代名词,汇源是“果汁”的代名词。任何一个品牌,它在顾客心中所占据的资源都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像一个企业在工商局注册了一个商标,它一定会有个业务范围限制。你不能注册了一个狗皮膏药的商标,然后去卖口香糖。
企业要打造真正的品牌,必须紧紧围绕自己的定位做文章。像白沙,它就是香烟;像二锅头,它就是白酒。如果白沙开始做袜子了,你会去买吗?如果二锅头成了一个手机品牌,它还是二锅头吗?
科技时代,玩的是精确制导。我们一定要舍弃那些与企业定位无关的产品,要“专一”。把自己的定位弄清楚、落实下去,要根据自己的定位提供产品。有些企业为什么拼不过外国的企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国外企业懂定位。而有些企业家,只要有所成就的时候,总是什么都想试试,想方设法把什么产品都尝试一番,但结果是什么都做不好。最高明的营销哲学是:少就是多,多就是少。产品线越短,目的性越强,销售越多;产品越多,定位越模糊,死得越早。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企业纷纷陷入多元化陷阱的时候,定位理论创始人里斯就撰写了一本被称为“管理史上加农炮”的《聚焦》一书。书中说道:“太阳是一种强能源,它以每小时数亿千瓦的能量照耀地球。但借助一顶遮阳帽子,你就可以沐浴在阳光下数小时而不被晒伤。激光是一种弱能源,聚焦一束激光只有几瓦,但是凭借这束光,你可以在钻石上打洞或者切割肿瘤。这就是聚焦的力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时代,我们要懂得聚焦,要把自己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花时间来研究这一个篮子,而不是所有的篮子。相比于一条龙式的企业,有专长的公司更赚钱。要成功地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要懂得舍弃的重要性。舍弃就是盯住一个“点”用力,而不是把力气分散地用在整个“面”上。
如果万宝路不舍弃女性顾客,它就不会成就今天的万宝路;如果诺基亚不舍弃电脑、MP3等其他产品,它就不会成就今天的辉煌;如果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不舍弃货运舱、头等舱、国外航线等一块块的“肥肉”,专心做它的商业舱、经济舱、国内航线,它就不会存活到现在。
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企业要永远在自己的品牌上“抱守残缺”?也不尽然。只要企业定位准确,仍旧可以进行自己的品牌延伸。
随着企业品牌意识的加强和对品牌权益的日益重视,品牌延伸已越来越成为企业品牌战略的重要手段。然而,品牌延伸涉及原有品牌市场定位的变化,消费者对不同种类新产品的接受能力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在实践中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企业发展的一般目标都是夺取行业老大的地位,但现实中,太多的企业一旦在某个领域取得了一点成绩之后,便立刻尾巴翘上了天,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它们往往闭着眼睛,欢天喜地地走进了一片沼泽地。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家必定不能满足于现有的规模,进行品牌延伸,扩大产品品类是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定位理论创始人特劳特曾经说过:在市场上,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专业性的竞争对手的话,可以进行产品线的延伸或扩张,生产其他种类的产品。但如果你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最好是建立一个新的品牌;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大筐品牌是很难立足的!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如果我们在旧品牌上进行延伸,原有品牌就会受到新产品的严重冲击,消费者就会感觉无所适从,这很可能会为自己制造出许多新的、专门的竞争对手出来。
面对品牌延伸这个比较迫切、棘手的问题,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打造新的品牌,以抓住新的时机。所有企业都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这不是企业自己的发明和创造,而是从商业角度出发的一种“自我发现”。综观诺基亚成就通信霸主的曲折路途,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不断确立定位,然后重新定位的过程。因为当市场、消费者都发生改变的时候,定位也必须随之改变。
企业必须根据新的竞争环境重新定位自己,也就是找到企业新的定位、新的着力点。没有自己的定位、没有着力点,你有再大的劲儿也使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