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目的在于:引导职业院校学生积极进行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了解自我,明确方向,并为之奋斗,合理设计个人职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资源配置。调查发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有以下5 种类型。
1.计划型
计划型的学生是指做决定时,有能力预先做好妥善的计划。这些学生认可职业生涯规划对自我的指导作用,他们会尽可能早地积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他们在做决定时,既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也很了解社会的客观需求和竞争状况,因此很容易做出恰当的职业生涯规划。
2.顺从型
顺从型的学生是指顺从其他人为自己所做的决定。这些学生往往遇事不自己做决定,而是听从他人的安排,甚至被动地面对求职择业问题,把它留给学校或亲人解决。他们的惯性思维就是:反正学校会推荐的,看看能推荐到什么样的单位吧;反正父母会帮我的,就让命运来决定吧。其结果是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位。
3.冲动型
冲动型的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做事,不经过认真思考就做决定。冲动型的决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所做的决定恰好是适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也就是说刚好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力量,这样所选择的职业也契合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另一种结果就是只注重自己的感觉,而忽视了其他条件,比如社会市场竞争是否激烈、职业发展前景是否乐观、是否符合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等,这往往会造成他们一踏上工作岗位就陷入失望、无奈中。
4.苦闷型
苦闷型的学生特别善于搜集许多与自己或职业有关的信息,却陷入这些信息中难以做出取舍。这往往会造成他们在“过度信息”中徘徊太久而错失了很多良机。
5.拖延型
拖延型的学生是以“得过且过”的心态来拖延对自己的重大决策做出决定,他们往往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是没有用处的,即使学校老师安排了这门课程,他们也不会认真思考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例如,有的学生从来没想过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要什么样的职位,对什么样的工作感兴趣,等到最后一刻才决定要选择何种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