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在他的《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当阐述管理者的职能时,提出管理者要“创造出一个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的真正的整体,创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整体,他把投入于其中的各项资源转化为较各项资源的总和更多的东西。”德国西门子公司,从自己经营的经验中认识到:“管理是企业发展之母。”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其职责有以下几方面:
(一)调查与预测。调查情况是管理工作的发端,是管理工作之母。毛泽东同志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强调“各级党委,不许不做调查研究工作。”制定路线、政策,进行决策,编制规划,下达命令、指示,必须以了解情况为前提,做到从实际出发;而贯彻方针、政策,实施方案、计划,执行命令、指示,同样要以了解情况为前提,必须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做调查研究是管理者的一项基本功。正确的调查研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是客观,二是全面,三是要有历史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四是要有群众观点。预测,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资料,通过定性经验分析和科学的定量计算,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预见或推断其未来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说,根据过去和现在去估计未来,根据已知推断未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测是决策的前提或基础。进行有效的未来预测,不仅要利用历史数据、资料和计算公式,而且也要把明智的判断、本能的直觉与科学的预测方法结合起来。今天,在加速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更要十分重视调查预测工作。
(二)决策和计划。决策就是决定的意思。指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在占有一定的信息资料、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出各种预选方案,并从中选取最优方案的活动。决策是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能,决策失误,全盘皆输。因此有人说,管理就是决策。自古以来,各种类型的管理者、领导者,无不重视决策。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说的就是政治家、军事家决策的极端重要性。当今的世界进入了大生产、大经济、大科学的发展时代,这个“大”的共同特点是: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因素众多、动态多变、信息量大、联系广泛。这就要求各级管理者统观全局,审时度势,在千头万绪之中找出关键所在,寻求合理的决策。计划是执行决策所进行的具体安排、实施等管理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计划,才能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为控制提供标准。亨利·法约尔在他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写道:“缺乏计划或一个不好的计划,是领导人员无能的标志。”因此,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计划,善于制定计划,使计划力求具体切实、科学合理,严密周到。
(三)组织和指挥。任何一项管理活动,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和统一的指挥,才能顺利开展。没有组织指挥,实际上就没有管理。首先,要根据实际工作和组织发展的需要以及外部环境变化趋势,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并保持组织的统一、精干、高效。组织就象一台机器,必须有精密的部件和合理的结构,才能运转正常。第二,各个部门及其成员要明确分工,划清各自的权限、职责。第三,做到知人善任,也就是对工作人员认真地考察,确切地了解他们,并把每一工作人员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去,充分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施展才干。第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逐步形成一种和谐而有节奏的上作秩序。第五,在实施方案或执行计划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具体的指挥工作,以保持各部门、各环节及全体人员步调一致。只有大家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高速、高质、高效地完成预计的任务。
(四)教育与激励。管理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管理任务能否圆满完成,关键因素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素质,应通过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树立为中华繁荣富强的积极奉献精神,学会本职应具备的专业本领,树立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教育是知识、智慧、才能、科学技术的基础,教育是树人之本、兴国之本。不重视教育,就培养不出现代人才,“四化”大业就难以实现,在国际激烈竞争中就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行为管理。人是生产力最活跃、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对按时计酬工资的一些工人进行调查,发现在一般的情况下,一个人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管理者应重视激励的作用,通过激励来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才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沟通与协调。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它是影响管理系统中群体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群体就不能存在。一个组织,不仅有下行沟通,而且要有上行沟通;不仅有内部沟通,而且有对外沟通;不仅有纵向沟通,而且有平行沟通;不仅有正式沟通,而且有非正式沟通。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的管理者要主动深入群众,虚心听取意见,甘当他们的小学生。通过及时顺畅的意见沟通,达到相互了解、理解和谅解,不仅减少甚至杜绝矛盾、冲突,而且能主动协作,相互支持。管理者不仅善于沟通,而且要善于协调。“和谐即美”,自然界是这样,管理也是如此。通过管理者巧妙的工作,使管理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各要素与整个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保持高度的协调性,就能“奏出最美、最动听的乐章”,就能创造出一个大于其各部分简单之和的、富有活力的整体。
(六)监督与控制。监督就是察看和督促。管理者在确定计划任务之后,并已付之执行,还不等于管理工作完成,必须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了解执行的情况和结果。监督检查同实施决策、执行计划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侧面,两者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如果光有指示、光下达任务,没有监督检查,执行人员没有制约,就可能出问题。监督是多方面的,既有自上而下的监督,也要有自下而上的监督;既有各部门之间各协作单位之间的监督,也要有组织内各成员之间的监督。领导人员若不接受监督,就容易出现滥用权力、以公谋私的问题。对下级人员若不进行监督,也可能出现自由涣散、不负责任的现象。监督与控制是密切联系的,通过控制,使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补救的措施,以保证实现既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