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内涵小笑话】
一个农夫跌伤了腿,被送到了医院。医生问他是怎么受伤的,农夫说:“二十年前,我在一个地主家干活,有一天晚上,地主的独生女儿来找我,她问我‘你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吗?’我摇了摇头说‘没有’。她又问我,‘你真的不需要我吗?’我再次摇了摇头,肯定地说‘不需要’。后来,那个漂亮的姑娘就走了。”
医生问道:“那么,这跟你摔伤腿有什么关系?”
农夫失落地说:“昨天站在梯子上修理屋顶时,我突然明白了她的意思。”
趣评:20年后,即使农夫醒悟了地主女儿的心意,但时过境迁,农夫也不能改变什么,只能徒叹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了。企业的年度评估同样具有滞后性,即使员工知道自己哪些工作需要改进,但由于时间过于纵向延伸,也难以使员工在未来修正自己的行为。
【知识链接】
绩效评估的最初旨意,是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以达到改善公司绩效的效果,虽然评估的结果会影响员工的薪酬调整和奖金的发放,但这些措施最终是为了激励员工高效的完成工作,实施奖惩并不是绩效评估的根本目的。年度绩效评估是最常用的考核方式,它以整个年度为考核周期,运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手法,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其对企业的贡献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然而,年度绩效评估常常被视为对员工实施奖惩的参考标准,对于修正员工的工作行为方面收效甚微。
试想,在年度绩效评估中,管理者告诉某个员工,他在与客户进行电话沟通时缺乏销售意识,常常被客户牵着鼻子走,因此员工需要改进沟通模式,应该学会在沟通中掌握主动权,为此,在电话沟通前,应该充分做好资料准备,对于客户可能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也试着给予有助于销售的回答。这一建议,对于提高员工的签单量当然是有帮助的,但是员工常常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依然如故,因为,缺乏时效的反馈往往弱化了员工改正的动机。
以此来看,年度绩效评估往往流于形式,属于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比例的考核方式,因此,难以起到改善员工行为的作用。问题出现的时机与反馈时间相距的间隔越长,员工越难采取改正措施。所以,管理者不应该在平时工作中积攒员工的优、缺点,指望依靠年度绩效评估对员工实行一次全方位的整修。最有效的评估方式是实时进行的,当员工表现良好时,管理者当场给予肯定;当员工的态度和工作方式出现问题时,管理者也要及时对员工进行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