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打破常规,学会变通,看事物不能以一种眼光,要多角度、多方面地去观察,从常规中求新意,寻求多种多样的方法和结论,从而创造出一种更新更好的方法或产品。
从前有两个卖木梳的人,一天,有一个人去寺庙卖木梳,和尚说:“你卖木梳找错地方了,我们头上无发,要木梳何用?”
卖木梳的人说:“你们用不着,可每天上你们寺庙烧香拜佛的人不少,他们有些人头发散乱,进圣地庙堂有伤大雅,也对佛不尊重。如果在进香前每人都能将自己的头发梳理一下,岂不显得对佛有至高无上的崇敬和诚心,对寺院对您都是一种荣光。”
和尚觉得此话有理,就买下了10把木梳。
另一个卖木梳的人也不甘示弱,一天,他也来到寺院向和尚推销木梳。
和尚告诉他已经买了,不需要了。卖木梳的告诉和尚:“上次您买的是供到寺院来烧香拜佛的人梳头用的,如果您再多买些木梳并在上面刻下您寺院的名字,向来寺院的人每人赠送一把,让他们带回去,告诉他们的亲戚朋友,这样就可以一传十,十传百,提高寺院的声誉,吸引更多的人来寺院进贡烧香,使寺院香火旺盛。”
此话说得和尚心花怒放,又买下了100把木梳。
把木梳卖给和尚的故事,已成为营销界的一个经典的故事,人们在讲授营销的策略方法时不能不提到这个故事。敢于尝试,在没有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前,不要过早地下结论,让先入为主的思想左右了行动,消弭了意志和进取心。要敢于试一试,再试一试。只要敢于尝试,就有机会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不成功变为成功,把一般变成不一般。把木梳卖给和尚的想法,虽然在常人看来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经过推销人员的努力,却变成了事实。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企业不但要有敢于尝试的勇气,更要有善于打破常规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顺境中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在逆境中起死回生,绝处逢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28岁的美国青年罗巴士,年幼时听过一个童话,说孩子是菜田里生长出来的,于是他就将制作的洋娃娃命名为“椰菜头娃娃”。这些洋娃娃和以前的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被这位精明的美国商人赋予了生命后,紧紧抓住了当时美国人的心态。
在美国的不少家庭,由于孩子强调独立,不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使家庭变得寂寞。离婚率的上升,使缺少孩子欢乐的父母和缺少父母之爱的孩子一样增多,这种精神上的空虚、感情上的需要,就是“椰菜头娃娃”被赋予生命后所填补的。
这种布娃娃被人们购买时,商人们会提醒这些顾客们,他们不是在“购买”,而是在“领养”孩子。购买者要签署“领养证”,保证要好好地照顾它。通过办理领养手续,布娃娃和买者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养子和养父母”的关系,这样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为了使这种布娃娃更富有生命力,每个娃娃身上都附有“出生证明”,上面有它的姓名、手印、脚印、屁股上面还有“接生人员”盖的印。布娃娃1岁生日那天,经销商还会给它寄上生日礼物。
此外,这些布娃娃在设计中被赋予了个性,以满足不同的心理要求。每个娃娃都有男女之分,有白皮肤、黑皮肤之分,发型有辫子、有曲发,头发有黄色、有黑色,脸上有酒窝、有雀斑,服饰、鞋子完全不同,并非常时髦,千万种不同的组合,很难找出完全一样的洋娃娃来,这大大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喜好。
常规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思维,它能凭经验轻车熟路地完成一些工作,解决平常的一些问题,但是超常的思维会让我们做得别开生面,教我们创造和发明,教我们从容地面对困难,欣然地面对未来。
因此,经营管理中规则尽管非常重要,可是,如果我们想获得创意,那么遵守规则就反而成了一种枷锁。创造性思维既要求具有建设性,更要求能打破陈规,否则只有一条死胡同可走。经常地反思、检查会使我们的思维流动起来,而不因规则而僵化。
变通能够让我们的思维灵活起来,从而可以触类旁通,不局限于第一方向,不受消极思维定势的桎梏,从多方面选择和考虑问题,越过思维定式的障碍。同时,变通力又是创造力中求异思维的较高级层次。它使我们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使人产生非凡的构思,提出不同凡响的新思想、新观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