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艾德佳·沙因是美国麻省理工斯隆学院教授,1947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教育系,1949年在斯坦福大学取得社会心理学硕士学位,1952年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此后一直任职于斯隆学院。他的主要研究著作包括组织文化和领导、组织心理、职业动力学、咨询过程、重新思考咨询过程等,另外还有几十篇研究论文。以下主要介绍他关于组织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企业竞争的快速增强,许多学者开始对日本企业的管理进行研究,结果他们发现日本企业的文化特征是促使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管理学家开始对企业文化或组织文化给予了相当热情的研究,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的内容:
人们进行相互作用时所被观察到的行为准则:包括使用的语言,或者为了表达敬意和态度时类似一些仪式的做法等。
群体规范:如霍桑实验中所揭示的工作群体的规范。
主导性价值观:包括类似于产品质量,价格领导者等组织中所信奉的核心价值观。
正式的哲学:包括处理组织和其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员工、顾客的关系时应该信奉的意识形态,以及给予组织中各种政策指导的一种哲学。例如惠普之道。
游戏规则:为了在组织中生存而学习的游戏规则,例如一个新成员必须学会这种规则才能被接受。
组织气候:组织成员在与外部人员进行接触过程中所传达的组织内部的风气和感情。
牢固树立的技巧:包括组织成员在完成任务时的特殊能力,不凭借文字和其他艺术品就能由一代向另一代传递的处理主要问题的能力等。
思维习惯、心智模式、语言模式:包括组织成员共享的思维框架。
共享的意思:组织成员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创造的自然发生的一种理解。
一致性符号:包括创意、感觉和想象等组织发展的特征。这些可能不被完全认同,但是它们会体现在组织的建筑物、文件以及组织其他的物质层面上。
沙因认为对这些内容的讨论都没有涉及文化的本质,他认为文化是一个特定组织在处理外部适应和内部融和问题中所学习到的,由组织自身所发明和创造并且发展起来的一些基本的假定类型,这些基本假定类型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并被认为是有效的,由此被新的成员所接受。以上所列举的文化不过是更加深层的文化的表象,真正的文化则是隐含在组织成员中的潜意识,而且文化和领导者是同一硬币的两面,当一个领导者创造了一个组织或群体的同时就创造了文化。
沙因认为由以下三个相互作用的层次组成:
物质层:可以观察到的组织结构和组织过程等;
支持性价值观:包括战略、目标、质量意识、指导哲学等;
基本的潜意识假定:潜意识的、暗默的一些信仰、知觉、思想、感觉等;
目前的文化研究大多停止在物质层和支持性价值观的层面,对于更加深层的事物挖掘不够。
组织文化的细分沙因综合前人对文化比较的研究成果,对深层的处于组织根底的文化分成以下五个纬度:
自然和人的关系:指组织的中心任务如何看待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认为是可支配的关系还是从属关系,或者是协调关系等。组织持有什么样的假定毫无疑问会影响到组织战略方向,而且组织的健全性要求组织对于当初的组织/环境假定的适当与否具有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检查的能力。
现实和真实的本质:组织中对于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现实的,判断它们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论证真实和现实,以及真实是否可以被发现等等一系列假定。同时包括行动上的规律、时间和空间上的基本概念。
他指出在现实层面上包括客观的现实,社会的现实和个人的现实。在判断真实时可以采用道德主义或现实主义的尺度。
人性的本质:包含着哪些行为是属于人性的,而哪些行为是非人性,这一关于人的本质假定和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等等假定。
人类活动的本质:包含着哪些人类行为是正确的,人的行为是主动或被动的,人是由自由意志所支配的还是被命运所支配的,什么是工作,什么是娱乐等一系列假定。
人际关系的本质:包含着什么是权威的基础,权力的正确分配方法是什么,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应有态势(例如是竞争的或互助的)等假定。
沙因认为组织文化决定了组织价值观以及在此价值观之下的组织行为,而且深刻地隐含在组织深层的东西,要了解它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对组织构造、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组织发表的目标、典章以及组织中的传说等物质层面的分析,能够推论得到的文化信息是有限的。
如何适应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企业组织经营过程中永远重要的课题,特别是近年来环境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变化,企业需要具有新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可是这种新的方式却很难产生或很难生存。沙因对组织文化的研究为我们认识自己文化的深层本质提供了工具,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变才能适应新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改变战略、组织结构、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