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稻盛和夫对于工作和人生的矛盾有一种经典的解释,那就是他的“自燃论”。
稻盛和夫把人分为三种类型:自燃性的人、可燃性的人、不燃性的人。
稻盛和夫说他自己就是一个自燃性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积极主动,所以他才获得了众多的机会,他的成功更因此成为必然。他还说,如果一个人没有起码的进取心,结果最多是庸庸碌碌地混日子。如果想要变得更为杰出,不想就此混一辈子,那么热情是最基本的条件。稻盛和夫对于“热情”的解释非常贴近生活——“热情是一种状态——你24小时不断地思考一件事,甚至在睡梦中仍念念不忘。事实上,一天24小时意识清楚地思考是不可能的。然而,有这种专注却很重要。如果真这么做,你的欲望就会进到潜意识中,使你或醒或睡时都能集中心智。”
稻盛和夫不仅要求自己具有自燃性的热情,还要求他的公司员工也这样做。他曾经对他的员工说:“公司不欢迎不燃性的人。我希望你们拥有自己燃起热情的特质。再不然,至少接触到有自发性热情的人时,也要具备能够激发出热情的可燃性才行。”
试想,一家由几个人组成的末流小作坊式的公司,被他发展成京瓷企业帝国,其契机就是他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执著的热情。在困难时期,稻盛和夫对员工说:“说什么没办法,做不下去了,现在只不过是中途站罢了。只要大家使出全力撑到最后,一定会成功的。”
稻盛和夫身为领导者,不仅将自己的热情转化成如剑气一般锐不可当的动力,更将这种热情注入公司,把他嘴上一直挂着的“不达目的死不休”的那种热情完全带给了他的员工。
稻盛和夫说:“从事一项工作需要相当大的能量。能量能激励自我,燃烧激情。燃烧自我的最佳方法是热爱本职工作。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地去干就能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会产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积极性,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你会更加热爱工作。这样,无论怎样的努力,都不会觉得艰苦,最终能够取得优秀的成果。”
毫无疑问,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执著,有这样的信念,有这样的热情,稻盛和夫终于把他的京瓷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凡是这一行业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
归其原因,稻盛和夫认为这种自燃性的热情来源于“喜欢”。只要你喜欢上了一件事,那么干起这件事来就会不自觉地投入,而那些众人看起来难得的激情也是他的兴致意向起了很大的关键作用。他说,一旦喜欢上一份工作,努力的念头根本就不需要刻意去产生,自己本身就会不自觉地集中精力把事情做好,因为你的工作恰恰也可以给你带来愉悦的心情。也许在他人眼中,你不辞劳苦、兢兢业业地工作是为了成功,但是他们不知道你就是以这种简单的“喜欢”获取了自燃性的热情。
因此,热爱本职工作就成了所有参与工作的人的必修课题。稻盛和夫认为,自燃性的热情首先要使自己有一颗单纯的心,也就是不斤斤计较,不自私自利,并且毫无杂念地希望能对他人有所帮助,能对企业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