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黄金定律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这是20世纪通行的泰勒管理模式。而“柔性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虽有许多不同,各有优缺点,但要硬性的评价孰优孰劣是毫无意义的,在实际工作中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今天的企业管理,正在朝着科学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这实际上是一种刚性管理;而管理者或多或少都忽视了,管理也应该有其柔性的一面。在21世纪的今天,虚拟组织、柔性团队正在成为管理的主流,企业的柔性管理也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对员工而言,除了基本的物质需要外,还有获得关怀和激励的需要。企业管理者只有满足了员工的情感需要,才能真正增强凝聚力和提高生产效率,让员工在工作中感到快乐。
感情投资也是一种激励。这里的感情投资即指管理者通过一些手段传达管理者的诚挚感情,增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形成融洽的工作氛围,更好地实现管理的目的,让员工真正做到自动自发地为公司工作。这种靠感情维系起来的关系与其他以物质刺激为手段所达到的效果不同,它往往能够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力量,更具凝聚力和稳定性,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承受住压力与考验。
日本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非常严格,但与此同时,日本企业家深谙刚柔相济的道理。他们一方面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又最大限度地做到尊重、善待员工,并且关心体贴员工的生活。如:记住每一个员工的生日,关心他们的婚丧嫁娶,促进他们的成长和人格完善等。这种关心和善待不仅针对员工本人,还经常惠及员工的家属,使家属也感受到企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彻底使员工无后顾之忧,能够全心全意地为企业工作。
管理者应该认识到,相对于始终有限的物质激励来说,情感上的激励和所得到的回报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也是无限的。
日本三多利公司董事长岛井信治郎对属下要求十分严格,部下们都十分敬畏他,但私下的他却是一位对部下呵护备至的“父亲”。一天,岛井无意中听到店员抱怨说:“我们的房间里有臭虫,害得我们睡不好!”于是夜半时分,店里员工都睡着后,他悄悄地拿着蜡烛,从房间柱子的裂缝里以及柜子间的空隙中抓臭虫。公司一名员工的父亲去世,他带着公司同仁前去致意,并亲自在签到处向前来拜祭的人一一磕头。事后这名员工回忆说:“当时我感动不已,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为了老板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国外,管理学家通常把以情感交流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称为“软管理”,并且掀起了一股“软管理”的热潮,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管理方式不可忽视的地位。相对于过去那种劳资对立、尊卑分明、崇尚权威以及动辄就惩罚员工的“管、卡、压”的管理方式,“软管理”无疑是无法阻挡的趋势。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并不排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刚性成分。刚性管理是柔性管理工作的前提,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应建立在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基础之上。严格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构建了一个基本框架,使企业和员工的一切行为都在这一框架下有序地运行。只有这样,柔性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智慧悟语】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能使员工心情舒畅,进而不遗余力地为企业不断争取新的优良业绩,从而成为企业在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