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通俗有趣的例子
有一头驴, 它非常饿, 到处找吃的,终于看到了在它前面的两堆草。 它迅速跑过去,却为难了,因为两堆草同样鲜嫩, 它不知道应该先吃哪一堆。 它犹豫不决, 在两堆草之间徘徊,一直在思考先吃哪一堆。 因为不知道如何选择,最终这头驴饿死了。
有时,为了得到一种东西我们必须放弃另一种东西。 要想对备选方案的经济效益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必须在作决策前进行分析,将已放弃的方案可能获得的潜在收益作为被选取方案的机会成本计算在内。 这就是我们说的“有得必有失”。
《艺文类聚》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齐国有个女儿,有两家男子同时来求婚。 东家的男子长得丑但是很有钱,西家的男子长得俊美但是很穷。
父母犹豫不决, 便征询女儿的意见,要她自己决定愿意嫁给谁: “要是难以启齿, 不便明说,就袒露一只胳膊,让我们知道你的意思。 ”
女儿便袒露出两只胳膊。 父母感到奇怪就问其原因。 女儿说: “想在东家吃饭,在西家住宿。
这个故事中的选择在现实中是不可能成立的。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选择吃鱼, 那么就不能吃熊掌,这就是选择的机会成本。
比如一个农民有一块土地,他可以用来种小麦、种蔬菜、 养猪。 假设这块地种小麦的成本是100元,种蔬菜的成本是150元,如果养猪的话,将会收益200元。 如果农民拿这块地用来种蔬菜了,相应的他就没法去种小麦或养猪,那么他种蔬菜的成本是多少呢? 是150元吗? 不是,150元只是会计成本,真正的成本是200元,即他舍弃的另外两个项目中价值最大的那一个项目的价值。
机会成本中的机会必须是你可选择的项目。 若不是你可选择的项目便不属于你的机会。 比如农民只会种小麦、种蔬菜和养猪,搞房地产就不是农民的机会;又比如你只想吃豆沙糕或者巧克力薄饼,那么油条就永远成不了你的机会。
通俗的解释
面对有限的资源,为了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必须选择放弃。作出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根源在于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所得必有所失。 经济学家常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就是指任何选择行为都有机会成本。
另外,机会成本必须是指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而不是放弃项目的收益总和。 例如, 农民只能在种小麦、种蔬菜和养猪中选择一个,三者的收益关系为养猪>种蔬菜》种小麦,则种小麦和种蔬菜的机会成本都是养猪,而养猪的机会成本仅为种蔬菜。
可见, 如果农民把地用来种蔬菜或种小麦, 他的经济利润是负数, 只有他把地用来养猪, 他才能获得利润。
经济学假设人们在理性的指导下,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可以看出,产生机会成本是因为资源稀缺。 由于任何一种资源都是有限的,而有限的资源又可以有多种用途, 把资源用于某种用途就会在同时放弃其他选择。
机会成本可以分析很多领域,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机会成本,善于利用机会成本分析利弊, 作出效用最大化的选择,是理性人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