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消费要结合自身情况, 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量力而行,理性消费,不要养成奢侈的消费习惯。
举例
商朝时, 纣王登位之初, 天下人都认为在这位精明的国君治理下, 商朝的江山坚如磐石。 有一天,纣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双筷子,十分高兴地使用这双象牙筷子就餐。 他的叔叔箕子见了,劝他收藏起来, 而纣王却满不在乎,满朝文武大臣也不以为意 ,认为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 箕子为此忧心忡忡,有的大臣问他原因,箕子回答: “纣王用象牙做筷子,就不会用土制的瓦罐盛汤装饭,肯定要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制成的饭碗,有了象牙筷、犀牛杯和美玉碗, 难道还会用它来吃粗茶淡饭和豆子煮的汤吗? 大王的餐桌从此顿顿都要摆上美酒佳肴了。 吃的是美酒佳肴,穿的自然要绫罗绸缎, 住的就要求富丽堂皇,还要大兴土木筑起楼台亭阁以便取乐了。 对于这样的后果我觉得不寒而栗。 ”仅仅5年时间, 箕子的预言果然应验了,商纣王恣意骄奢,商朝灭亡了。
在这则故事中,箕子对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的评价,就反映了现代经济学消费效应-棘轮效应。
例子
宋代大政治家司马光在写给儿子司马康的一封家书《训俭示康》中有一句话: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他写这句是要告诫儿子不要沾染纨绔习气,要保持俭朴清廉的传统美德。司马光一千多年的一句家训,正道出了“棘轮效应”-人一旦形成某种消费习惯后,就很难向下调整。 特别是在短时间内,消费习惯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非常大,就像有棘爪防止倒转的棘轮一样。 这种习惯效应让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也就是相对于自己以前的最高收入额,即使收入水平下降, 个人的消费习惯也不会随之下降。
这也与我们的生活经验相吻合,在生活中,这种“能上不能下”的事件出现过多次, 比如石油价格上涨, 导致成品油价格大幅上涨, 以及出租车打车价格的上涨,广州增加了一元钱的特别附加费,北京则将每公里的单价从1.2元和1.6元统一为每公里2元。 但是,在之后的国际油价下调过程中,这些价格并没有相应下调。
在房价问题上,棘轮效应的表现就更加明显。 现在,房价已经形成了棘轮效应,易上难下。 这是因为,尽管房价上涨的各种负面影响很大,但一旦涨上去再跌下来,就会引发严重的经济问题。就整个经济体系来说,房价可以不涨,但绝对不能暴跌,否则就有可能引 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在子女教育方面,因为深知消费的不可逆性,所以明智的家长注重防止棘轮效应。 如今,一些成功的企业家虽然十分富有,但仍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严格,从来不给孩子过多的零用钱,甚至在寒暑假期间要求孩子外出打工。 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让孩子多赚钱,而是为了教育他们要懂得每分钱都来之不易,懂得俭朴与自立。 这一点在比尔·盖茨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
案例
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 ·盖茨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富豪,个人资产总额达460亿美元。 但是,他在媒体采访时却说,要把自己的巨额资产返还给社会,用于慈善事业,只给三个女儿几百万美元。 比尔 ·盖茨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而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
有一次, 比尔 盖茨和一位朋友同车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去晚了,以致找不到停车位。 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饭店的贵客车位, 盖茨不同意。 他的朋友说: “车费我来付。 ”盖茨还是不同意。 原因很简单, 贵客车位要多付12美元停车费, 盖茨认为那是超值收费。
棘轮效应是出于人的一种本性,人生而有欲, “饥而欲食, 寒而欲暧”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欲望。 人有了欲望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求满足。 但是,消费要结合自身情况,不要养成奢侈的消费习惯。 哪怕只是几元钱甚至几分钱,也要让其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养成良好的生活消费习惯。